江苏擦亮“法援惠民生”服务品牌

日前,江苏省司法厅召开全省法律援助品牌建设推进会,首次发布了零工市场法律援助工作站、“居家养老”流动法律援助工作站等30个“法援惠民生”服务品牌。

上榜品牌殊荣之下,是江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擦亮“法援惠民生”服务品牌的不懈追求。通过聚焦困难群体多元化、便捷化法律援助需求,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应援暖援、应援智援,2022年以来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5万件,接待法律援助咨询61.3万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3.8亿元。


image.png


就近就地,法援服务更便捷

“公司突然把我派到关联单位去,上班地点变远,活儿不一样,钱还少了,我现在想离职拿点补偿。”2023年11月6日,徐先生慕名来到江苏省零工市场法律援助接待窗口,说起了他的烦心事。

值班律师甘艳结合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非因本人原因转岗等情况,为徐先生提出先固定证据再与企业交涉或启动劳动仲裁等建议。

“在求职者聚集的地方设了这个服务窗口,一旦涉及劳动法律问题,便可就近问诊开方,很是方便。”徐先生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目前,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江苏省零工市场已与本地50多家企业常年保持劳务合作,年均接待求职者3万人次。

2023年4月,江宁区司法局在市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截至目前已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举办法治宣传活动3场次,把法律服务送到了就业市场“第一线”。

“感谢工作站帮我顺利拿到欠薪,这下我能安心回去过年了。”近日,在常州市武进区香溢澜桥社区法援工作站值班律师朱琴芳的帮助下,装修工老徐开心地拿到了6万元欠薪。

“我们的法援站点不足30平方米,却服务着北区12万群众。”香溢澜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华建钢介绍说,该社区既是居住密集区,也是商铺、学校密集区,常住人口达2.6万余人,每周收到居民反映问题超过10起。

为此,武进区法律援助中心依托社区设立法援工作站,创建“援暖小北”工作品牌,集成社区法律顾问、调解员、民警、心理咨询师、法律明白人等多方资源,开通热线及微信群,建立起需求搜集、分类宣传、应援尽援的惠民服务体系,构建起法援服务共同体。

“援暖小北”品牌创立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咨询6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36起,转交法律援助案件8件。“我们就是要把品牌做成居民身边的解忧杂货店,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北区司法所所长、“援暖小北”品牌创始人尹立强说。

“以增强法律援助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为重点,落实新增建设5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的民生实事项目,推动法律援助全面延伸至村(社区),努力让群众享受家门口、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江苏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凤友介绍说,2022年以来,全省新增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667个、村(社区)联络点3404个,工作站点覆盖率达83%,基本形成覆盖城乡、较为完备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通过工作站点接收法律援助案件4.6万余件。


精准服务,法援保障更有力

“你们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好事!”时隔一年多,灌南县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王勇耳畔还经常响起三口镇小南村村民王大伯的肺腑感言。

原来,王大伯从某种子公司购买了水稻种子,秧苗在灌浆期却出现大面积倒伏,水稻减产严重,但种子公司拒绝赔偿。

王勇接受指派办理该案后,走访调查多家农户和受损地块,申请环境专业技术部门取样鉴定,调取水稻倒伏时气象天气情况,并请教农业专家,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经两级法院审理,王某及其他农户获得胜诉并得到赔偿。

“兜”住最困难群体,对接最需要援助的人群,拓展更广泛的范围内容,江苏始终聚焦“一老一幼”、特困人员、残疾人、农民工等困难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

2021年底,江苏13个设区市全部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调整为最低工资,实现低收入群体法律援助全覆盖。同时对社会救助、优抚对象和追索劳动报酬的进城务工人员等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援助帮扶,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群体加强兜底保障。

近日,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和美社区党支部书记祝长春致电“居家养老”流动法律援助工作站,称辖区内钟老伯的子女不愿承担赡养义务。

工作站了解情况后,考虑到老人只会讲苏州话,立刻指派精通苏州方言的志愿者周俊昌前往钟老伯家中为其耐心解答困惑,并与其子女对接沟通。在多次商量无果后,周俊昌帮钟老伯提起了诉讼。

“老年人更加需要法律援助,但他们也更难主动寻求帮助。”姑苏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言昆介绍说,姑苏区司法局开设了“居家养老”流动法律援助工作站,并通过流动设摊,为老年人提供方言翻译、上门援助等多种便民服务,将法律援助服务送到老人身边。

江苏各地还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问题,加强对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物流司机、网购客服等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打造一批服务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特色法律援助工作站点,针对新业态领域普遍存在的用工不规范、用工关系复杂等问题,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指引、矛盾调解、公益普法等“一揽子”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建立服务新经济新业态的专业性法律援助工作站70余个,两年来共办理新业态劳动维权案件2500余件,涉案金额达6000余万元。


数字赋能,法援品牌更响亮

“借助这个小程序,我远在江西也能享受南通的法律援助服务了。”半年前,夏先生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在海安市人民法院一审获得胜诉后,他回了江西老家。没想到对方单位提起了上诉,夏先生需要应诉,但路途太远、费时费力。

助力夏先生一审胜诉的海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得知情况后,向南通市法律援助中心作了汇报。后者主动致电夏先生,告知其可登录南通市开发的“法润江海e服务”小程序完成法援申请,省去奔波之苦。

夏先生按照指引顺利完成了相关手续,并在法援律师帮助下获得了二审胜诉。据了解,该小程序截至目前已惠及100余名受援人。

数字赋能,跑出惠民加速度。

江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持续打造“智慧法援”,拓展法律援助线上服务途径,在各地城市政务服务App、江苏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等开通法律援助在线咨询、申请服务端口,便于困难群众随时随地申请服务、查询信息、反馈意见,让法律援助“触手可及”。

2023年7月,宜兴市司法局创建“云上”法律援助新模式,打造“e路有援”特色品牌,与当地民生类媒体品牌栏目联动联办,开通视网报端“云上法律援助”专栏,“一站式”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援申请受理服务。

宜兴司法局局长吴跃旺介绍说,半年来“云上”站点帮助解决紫砂直播业劳动争议等几十起矛盾,提供法律咨询127次,接收法律援助案件13件。

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张亦军表示,2024年将持续丰富法律援助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拓展法律援助覆盖面,培育、打造、呵护更多群众广为知晓、深受信任、值得依靠的法援品牌,以品牌建设引领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